因为轻薄便携,M1系列芯片性能强大,Mac已经逐渐成为很多人首选的生产力工具,再加上近年来价格也有所下降,不少的Windows电脑用户也转向了Mac阵营。市场数据同样有这样的趋势,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下降了4.3%,但MacBook却是逆势增长了8%。
的确,用着iPhone、iPad以及Apple Watch的果粉不少,唯独少了Mac这个“大件”,曾经的我也是其中一员——去年618,趁打折购买13英寸版Macbook Pro之后,终于集齐了苹果“全家桶”。讲真,和以前相比,拥有完整苹果生态的体验可以说是成倍增长,我也一直在后悔没有早点入手。
前段时间我也为大家解答了一些Mac相关的疑问,也许一些同学还在犹豫:听说macOS的逻辑和Win不同,或者刚刚入手Mac的用户,很难熟悉使用这套系统。作为一个从Windows过渡到Mac的用户,我还是有很多经验分享给大家的。
学会使用不一样的触控板
上手Mac,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如何操作,像我在Macbook Pro上,一般通过键盘+触控板即可完成大部分日常操作。也许你会说:“难道触控板还需要学?”是的,常规的移动指针、点击选中等操作和Windows平台一样,自然不用学,但是在Mac系统中,结合多种手势,就能实现很多不一样的高效操作。
像是双指上下滑动让页面滚动,双指张开或者捏合则是放大或缩小图片/网页,双指旋转则会让图片旋转90°,四指张开就是显示桌面——许多操作都是和iPhone、iPad上完全一样,并且都很符合潜意识的操作,不用刻意学习。
就算你使用的是iMac或者Mac mini、Mac Studio,我都强烈建议入手一个蓝牙触控板(官方名称妙控板),真的是旦用难回。
在Mac上,触控板上并没有“右键”,那么如何展开菜单呢?其实只需要按住Control再点击触控板就行了。我更习惯在“系统偏好设置→触控板”中开启“辅助点按”,通过双指轻点实现同样的操作。
这个界面其实还罗列了许多触控板上的手势操作——我在刚上手的时候是把这个设置项当作教程用的,每个功能都提供了视频教程,跟着提示操作一下就能学会,非常方便。
除了多指手势,我觉得最好用的就是“用力点按”——类似iPhone上的3D Touch,在不少场景都可以用到。用力点按支持预览图片/文档、快速翻译、在地图上显示地址等,指针指到哪,系统就会智能识别出它的内容并且给出相应的反馈,强烈推荐大家试试这个操作。
在这里,建议新同学一定要学会多用搜索,点击桌面右上角的放大镜或者使用快捷键Command+空格都行,搜索在Mac系统中叫作“聚焦”。它和iOS/iPadOS中的全局搜索类似,会直接告诉你查询结果,比如一些数学计算、单位换算、英文翻译等,当然也包括系统相关的设置和功能,我刚上手Mac的时候,就用这个小技巧解决了许多难题。
访达比“我的电脑”好用N倍
学会了触控板的基本操作,接下来就是macOS相关功能了。很多从Windows平台转投Mac平台的用户,上手之后最多的疑问也许就是“我的电脑”去哪了?
Mac的桌面布局和Windows电脑稍有区别,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。左上角是菜单按钮,右上角是一些任务栏和快捷开关(类似iPhone和iPad),底部这一行叫作程序坞。
你们要找的“我的电脑”,其实也就是Mac上最重要的一个程序——访达,也就是常驻在程序坞左下角的那个笑脸图标。
它可不仅仅是文件管理程序,比“我的电脑”要好用多了。在存放图片和文档的文件夹,我会使用画廊视图,选中某个文件后,会展示预览和文件的详细信息。左侧是一些常用的文件路径,我比较习惯将文件拖放到左侧的色彩标签(其实就是文件分类)中,比如将比较紧急的待处理文件放进红色,临时文件放入灰色,家庭照片放入蓝色……这样分类之后,查找文件就更方便了。
在窗口右下角,这是一些快捷按钮,支持创建PDF、裁剪图片等,甚至是视频剪辑。而具体的内容,根据文件类型会有所区别,这样一来,在访达中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,不用第三方APP了。
在这里,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文件整理妙招——创建智能文件夹,它的功能就是高效且自动地整理系统中的文件。打开访达后,依次点击“文件→新建智能文件夹”,在搜索框中输入想要的关键词,然后还能选择日期、文件大小等其他参数,根据提示完成设置并将其保持到某个路径即可。
这个关键词可以是食谱、风景或者是品牌名等任何你需要的内容,系统会自动搜索出与之相关的文件。不仅如此,后续增加的文件如果符合要求,同样会自动收录进来,这个智能文件夹会随时保持最新状态,完全不用自己去整理,我觉得比Windows电脑的文件管理要方便多了。
程序坞,让效率成倍提高
除了访达,Mac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程序坞了,它位于屏幕底部,和iPhone、iPad的Dock栏很相似,都是用于存放一些程序图标(Mac上叫做替身,也就是快捷方式)。由于Mac显示面积较大,存放的程序自然也更多,像我就放了20多个,常用的Pages文稿、Numbers表格、PhotoShop、Premiere等,要用的时候都能够快速找到。
在程序坞上,共分为3个区域,除了左侧的替身区,还有最近使用的APP和当前运行的窗口,如果你开启了“接力”(同一应用跨设备无缝连续使用),在iPhone/iPad等其他苹果设备上使用的图标也会在程序坞右侧出现,点击即可打开。
在程序坞图标底部还会出现一些小黑点,这是说明该程序正在后台运行,只需双指点击触控板之后选择退出,或者使用Command+Q快捷键就能彻底关闭该程序。
这个程序坞同样是支持自定义设置的,比如我就习惯将它放大并且放在屏幕底部,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动画效果就好了。
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,可以将指针移动到程序坞的分隔处,等它变成上下箭头后,用力按压触控板并上下拖动,就能快速调整程序坞的大小,更加高效。
当然,程序坞的空间还是有限的,我更习惯四指捏合快速呼出启动台,这个界面很像iPad桌面,所有的图标也支持自定义整理,拖放、删除操作都完全一样,在此就不用多说了。
要提醒大家的是,从App Store下载的应用或系统附带的程序都会自动出现在“启动台”中,但是通过dmg文件安装的第三方程序,则需要将这个应用添加到“应用程序”文件夹,然后就能在启动台中找到了。
为了提高效率,我还经常用到调度中心,在触控板上三指上滑即可呼出。在这里,点击顶部的加号可以添加多个桌面,比如我会保持桌面1干净整洁,桌面2主要用于工作,桌面3使用一些影音娱乐软件。
这样一来,就能在多个应用场景中随意切换,各个桌面之间也互不打扰,工作和娱乐都能保持高效操作。
一些可自定义的快捷操作
说完一些基本的操作和系统常用功能,在日常使用中还会用到许多快捷键。对于从Windows平台转移过来的用户,你只需要记得在多数情况下,Mac电脑键盘上的Option和Command基本对应Windows电脑的Alt和Win键,熟悉之后就很方便了。
像是Command+C和Command+V分别对应复制/粘贴就不用说了,Command+H(回到主屏)、Command+Tap(切换进程)、Command+Option+D(显示/隐藏程序坞)等等操作还是要自己去熟悉的。
我比较常用的就是Shift+Command+3全屏截图和Shift+Command+4区域截图,它们和iPhone/iPad类似,截图后会在右下角留下一个缩略图,点击它即可进行标记、裁剪等简单的编辑操作,还是挺方便的。
对于新手用户,建议大家学习一下官方提供的常用快捷键说明(
https://support.apple.com/zh-cn/HT201236),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情况熟悉一下。
如果你还记不住,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,刚上手Mac的新手,推荐安装第三方应用Cheetsheet,启用后长按Command键,就会显示出当前应用程序的所有快捷键,对初学者十分友好。
如果你不习惯这些快捷键,系统中也提供了自定义功能。不少第三方应用一般都支持快捷键修改,在系统设置中就能找到,在Mac电脑上,连系统自带的快捷键都允许自定义,这一点比Windows电脑要方便很多。
就我这一年的体验来看,上手Mac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,特别是一直在用iPhone/iPad等苹果设备的用户,很多操作逻辑都是一样的,用过一次就会了,几乎没有什么学习成本。
再加上苹果设备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及iCloud云服务,多设备联动还有很多方便实用的功能,像是前面提到接力等,都可以说是旦用难回。因为害怕不习惯Mac操作,一直在观望的小伙伴们,真的完全不用再纠结啦。
免责声明
部分内容(图片、文章)翻译/转载自国内外资讯/自媒体平台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或其它,请联系 macmao.com@gmail.com,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。(转载请注明来源自:www.macmao.com)